“深度撞击”撞击器“击中”目标
/ v- N- v6 P2 P 新华网洛杉矶7月3日电太平洋时间3日22时52分(北京时间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击中”目标——坦普尔1号彗星,地面控制大厅里一片欢呼,“炮轰”彗星大片正式上演。 + h4 _+ N" _. c( v8 W& J
这项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计划始于1999年11月1日,美宇航局于2005年1月12日成功发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在4日撞击彗星之前,“深度撞击”号走过了4.31亿公里的漫长太空之旅,终于迎来了与坦普尔1号“亲密接触”的激动人心时刻。
' {; v( ~6 `% e. j8 E, b 撞击器击中彗星的彗核后,会在其表面轰出“弹坑”,使其内部物质暴露出来供研究。据预测,撞击会造成彗核表面的冰雪、尘埃等溅起,好比在太空中放出一个大“焰火”。 " l/ L6 }* Y( `: n) F6 ?
科学家们认为,彗核中含有太阳系初生时遗留的物质,希望借助此次撞击对太阳系诞生的过程有更多了解。美宇航局专家表示,这次撞击不会改变彗星的轨道,也不会对地球构成危险。(完) / A/ ^ s0 ~7 D& \
- L$ I, b" w0 |- Q5 T9 f& w
图①:模拟彗星被撞后喷发图9 p0 n( M1 J+ N)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4 23:04:00编辑过] 0 h U2 Y' N$ n* }" A,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