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 _! J6 L2 n, ~8 K! E
每天晚上浙大田径场上全是跑步的学生,颇为壮观。
; A c+ F, B9 t7 o# c4 f0 e 浙江在线9月25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刘苏蒙 柯溢能 记者 王湛)在浙大紫金港校区,要问最热闹的地方在哪里,不是图书馆,也不是那些绿油油的草坪,而是学校的田径场。 每天从早到晚,都有很多来这里跑步的学生。人最多的时候,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简直堪比小长假时的西湖景区。 为啥这么多人?原来,近日,浙江大学对2018级起的本科生体育课程教学实行改革。今后本科体育教育教学课程更具体系化,由课内体育、课外体育两部分构成。除了将原来每学期36课时的体育课提升至54课时,还将每天下午原本用于其他课程的“第十节课”(16:45~17:30),统一安排为体育活动时间。 浙大还自行研发了一款“体艺APP”,这是一款跑步软件,用于学生锻炼时记录打卡。每学期每名学生要跑满48次,每次的有效距离为:男生超过3.5公里,女生超过2.5公里,才能拿到此项目的满分。 浙大公共体育与艺术部主任吴叶海告诉记者:“此次改革的力度之大,手段之新,为全国高校之首。”学校希望通过这样的变化,培养出浙大学生自觉锻炼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有浙大学生的家长留言说:“看到学校如此举措,一直担心孩子进大学后就不锻炼身体的老妈妈放心了。” : ]2 z4 ~6 R; A7 t2 a' l5 E
每名学生都被要求 参加体育竞赛 此次改革后,浙大本科生的课内体育项目包括:专项教学课,专项辅导课,专项训练课。2018级学生每学期必修54个学时的体育课,包括32学时的课堂专项教学,16学时的课堂专项辅导课,2学时的体质健康测试,2学时的运动安全教育和体育理论考试,以及2学时的校园体育竞赛。 甚至明确规定,每名学生都至少要参加一次校园内的体育竞赛。 吴叶海介绍,专项教学课分长学期专项教学课与短学期专项教学课。长学期专项教学课为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必修课,目前共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等36个专项,60个课程。专项辅导课也是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必修课,拟设8个以上运动俱乐部,拟开设30个以上专项课程。每星期都会有丰富的校园体育比赛,供学生选择参加。 这么多课,老师们如何上得过来?吴叶海说,学校公共体育与艺术部现有体育教师64人,开设36个专项课程,127个教学、训练和辅导课程。同时,学校还有很多高水平运动员及体育特长学生,他们也会参与到教学辅助、群体辅导、竞赛组织等教学活动中来,学校将尽最大可能满足全体学生对体育教学和指导的需求。 $ n- o8 z/ x6 R: f
跑步想拿满分 男生相当于绕西湖跑11圈 “切实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不仅仅是增强体质和掌握技能,还要通过体育锻炼、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精神与品格。”吴叶海说,因此课程改革后,学生的体育成绩中,课外体育锻炼占比,由之前的10%提升到15%。 吴叶海说,在调研中他发现,如今大学生能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并不多,因此需要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好习惯,为其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浙大的课外体育锻炼与活动,包括浙大体艺APP跑距锻炼、院系(学园)体育活动、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等。 其中,学校在评分标准中规定,想要拿到浙大体艺APP跑距锻炼满分的同学,必须在有效锻炼时间段内,完成有效跑步距离和有效跑步时间。每学期学生要跑满48次,每次的有效距离为:男生大于等于3.5公里,女生大于等于2.5公里,才能拿到此项目的满分。也就是说,为了拿到跑距锻炼的满分,男生每学期要累计跑168公里,相当于绕周长约15公里的西湖跑11圈。女生要累计跑到120公里,相当于绕西湖跑8圈。 为了避免作弊,每次锻炼结束,学生还需要上传适时的照片到APP打卡。 为了给学生更多时间锻炼,从2018级学生开始,每周一至周五的“第十节课”将不再排课,设置为体育活动时间,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教务处处长胡吉明表示,该时段将成为同学们每天的重要锻炼时间。 目前,这些改革措施已经实施一周,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田径场上锻炼的学生越来越多。 浙大2018级求是物理班的新生倪同学本是一个不喜欢跑步的人,因为跑步打卡次数与体育成绩挂钩,不得不去跑步。但是坚持几天后她发现,这种强制的锻炼方式,并没有使她觉得难受。“其实跑2.5公里也不像想象中那样恐怖,每天下午和晚上操场上都有很多人在跑,气氛很好。”倪同学说,“习惯跑步以后,我觉得每天过得更充实了。”
9 Z \1 }& ?$ x0 T' e1 ?0 I2 b0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