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总量角度,2014年是中国移动通信行业明确的“步入饱和”之年。从2009年到2013年,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每年净增用户均超过1亿(2013年为1.23亿),净增用户相对前一年存量用户的比例均超过10%(2013年为11%)。2014年总用户净增势头戛然而止,全年净增用户规模降至5800万,净增相对存量的比例降至4.7%。
由于“每用户电信支出”在现实中总是一个缓变量,“用户净增”一般总是影响行业收入增长的最大因素。当市场步入饱和,净增相对存量的比例跌至低位时,行业收入增速也会相应跌向低位。根据工信部近日发布的2014年度统计公报,按可比口径测算(已补偿了营改增因素),2014年中国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6%、移动通信业务同比增长3.3%,行业收入增速与用户增速的表现一致,都步入了饱和新常态。
2009-2014年各制式移动电话用户发展情况
, o% g1 H( V8 C- v
2009-2014年3G/4G用户和TD用户发展情况6 h$ D1 F# I; J
在工信部往年公报中,会用“电信业务收入增速”与“GDP增速”比较,并称“电信业务收入增长连续三年(注:指2011年~2013年)高于同期GDP增速”,今年由于电信业收入增速太低,公报就不再与GDP做比较了。但实际上,与“按现价计算的行业收入”增速比较的基准,应该是“按现价计算的名义GDP”增速,而不是“按照不变价计算的实际GDP”增速,这样才能真实反映电信业收入规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到底是扩张的还是收缩的。
2011年~2014年,中国“电信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10.1%、8.9%、8.5%、3.6%,而名义GDP增速为17.8%、9.8%、9.5%、约9.0%,电信业实际上在连年跑输GDP,电信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实际处于持续收缩状态,而不是以往公报所描述的“高于同期GDP增速”那样的“扩张”。
若电信业的产出也用虚拟的不变价计算(即不考虑业务价格,只考虑“业务量”,比如流量、话务等),则该产出指标就是“电信业务总量”概念,根据工信部统计公报,2011年~2014年以虚拟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增速分别为15.2%、10.7%、15.4%、16.1%,这个指标在数字时代的意义已经不大,但该指标与“电信业务收入增速”的差距越来越大,仍可反映出电信业的“量收剪刀差”近年来的扩大趋势。
从行业结构角度,2014年也是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再次显露出失衡迹象之年。3G起始的2009年,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以用户数计的份额格局为“移动72.0%、联通20.3%、电信7.7%”。到2013年,行业份额格局逐步调整为“移动62.2%、联通22.8%、电信15.0%”。2009年至2013年,中移动每年份额下降约2个百分点,中联通和中电信合计份额则相应上升约2个百分点,3G在事实上起到了均衡行业格局的作用。若4G再延迟1~2年,只要最大份额运营商的份额低于60%,行业基本可算作达到了“非显著失衡”的最低要求。
4G发牌打断了这一趋势,而4G牌照的不对称发放方式则进一步扭转了趋势。作为4G起始的2014年,年底行业份额格局变为“移动62.5%、联通23.1%、电信14.4%”,中移动净增占据全行业净增的68%,逆转了份额下降趋势,份额回升了0.3%。中联通录得2010年以来最缓的份额增长,中电信则逆转为2009年以来的首次份额下降。
2014年行业3G/4G用户增长1.86亿,2G用户减少1.29亿,随着未来行业总用户净增量的进一步减少,中国市场的“3G/4G用户增长”将基本等于“2G用户减少”。由于3G高端用户电信消费几乎等于4G用户,而2G用户电信消费一般普遍低于3G/4G,所以从宏观看,对运营商最有意义的数字就是2G用户向3G/4G用户的转化量,而将自身原有3G大规模转化为4G则意义不大,甚至可能得不偿失。
2014年底,三大运营商的2G存量为“移动4.71亿、联通1.50亿、电信0.67亿”,比例关系为“移动68.5%、联通21.8%、电信9.7%”。大致估算可知,中移动要保持份额不显著减少,只需大致保住已有的存量用户即可;中联通和中电信要保持份额稳固,则在保住全部存量的前提下,至少要从中移动抢过来5000万用户。
抢对手存量用户的难度,要比抢同样数量的新用户的难度大得多,市场饱和后,弱势运营商将面对更大的竞争压力,强势运营商则更易于巩固原有地位。即使2015年后三大运营商4G进入均势,只要中移动保住存量更为有力、中联通和中电信抢用户较为不力,格局就难免继续失衡。
市场一直有声音呼吁中联通和中电信要以更积极的竞争来稳住份额,但目前看来中联通和中电信对份额得失似乎并不是太着急,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积极竞争必然影响短期财务,市场并不是都会认为长期发展比短期业绩重要;二是中电信和中联通仍有垄断性的有线业务,并不像纯无线运营商那样,丢失无线市场份额后会直接引起企业总体亏损;三是更重要的,既然行业重大问题都是监管层直接干预确定的,行业即使失衡,可以预期监管层还会干预。
“市场饱和”和“GDP增长下降”双击下的电信业总是难言乐观的,中国市场没有特殊性,行业的收入侧将进入饱和市场新常态。但在投资侧,2014年中国电信业仍然“新兴”惯性十足,行业收入完成1.15万亿元,行业投资达到4000亿,“投资-收入比”达到35%,这对饱和市场来说是极其高的,行业的投资侧要适应新常态,未来还需大幅度调整。
如果“调结构”意味着消费在宏观经济中的扩张,“扩大信息消费”意味着“信息消费”在消费中的扩张,而且这些都可以实现的话,那么可以预期“信息消费”将会以比GDP高的速度增长。信息服务消费、终端产品消费和电信消费作为“信息消费”的三大支柱,一大支柱电信消费(对应电信业务收入)实际在相对收缩,而且难以刺激(即使马上可以再上5G也没用)。另两大支柱将是未来信息业增长的主力,特别是互联网产业所支撑的服务消费和终端消费,未来可能一枝独秀,独撑信息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