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F/ o7 a8 ]( F+ x8 j q9 ^4 q# n
+ ^" u! [; W9 w! g9 f3 \- w0 B( } t
(中国改革报记者/陆天然)在中国庞大的干部队伍中,约有2800名县(市、区)委书记,他们虽然不到全国处以上领导干部总数的10%,却是党的基础,是党在地方形象的具体代表人。古有"郡县治,天下安"之说,位子之重,可见一斑。但现在许多县委书记却成了"三陪"书记,整天忙于陪上级领导检查工作,忙于陪着汇报工作,忙于陪着喝酒应酬,俨然成了协调各种关系的专业户。而对于如何解难解结、服务基层,却思考太少,实践不多,使得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限,"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十分普遍。"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搞定就是稳定,妥协就是**",已成为当前县委书记们的普遍执政心态。
; Q* u0 V) @! c/ {( x z. G, t
# F6 K& P* s: n$ F- I 有位县委书记曾对记者说,在大众眼里,县委书记看似风光无限,其实处在改革开放风口浪尖上的他们,已成为中国官场的高危人群,风险多多。有位有识之士总结,县委书记时刻要面对以下风险:
2 P$ d9 [4 P: A$ N) }1 q& }. {3 q. a( P8 [
一是重大决策的风险。县委书记拥有一个地方的决策权,人、财、物调配权,但如果决策过程中对规则和程序把握不够,就会造成严重后果。0 k. L! C7 S; y1 d0 f
6 x; ~/ i8 _( B. X3 f8 F o+ E
二是执行政策的风险。"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主要靠县一级来落实。一旦监督管理不到位,偏差在所难免。! e( h8 N; j& B+ @
1 H. M& E ^) e( d7 l
三是选人用人的风险。一个县委书记管理的干部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一般县科级干部就有300多人。选不准,用不好,不但影响队伍建设,还会影响全县工作的正常开展。
, }2 z% S2 A$ s" [5 B6 I3 A+ ^. H/ S3 B W8 D
四是从政犯纪的风险。县委书记权倾一方,位高权重,工作弹性又大,对自己要求稍有不严,极易滋生腐败而不能自拔。
+ V6 b$ a4 v0 l6 [" r1 a& v2 f5 ]0 k( S+ T; r3 H3 Z
五是权力延伸的风险。为特定关系人牟取不正当的利益,有些虽非主观,而是权力惯性使然。监督不到位、不及时必将酿成大错。
0 H9 k6 C( I3 [8 f1 i+ b6 h" c+ R7 _. ]& v
六是网络舆论的风险。部分媒体和一些海外媒体对基层问题的报道不是引导,而是无限放大。有时为平息舆论,板子常常打在县委书记身上。' D- X9 S) x' a3 P+ o/ y/ H7 w
! L( Q+ a1 ?; d% P; O9 h 中央最近对处于人民公仆第一线的县委书记们如何履行好职责提出了更高要求,县委书记作为"带头人"和"班长",只有对促发展、保民生、强队伍等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充分认识,才能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如中组部李源潮部长所强调,"县委书记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全县党员干部做出榜样"。 |
|